English

从传统科研院所到现代高科技企业

1999-11-23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唐湘岳 通讯员 龙琼 我有话说

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一个刚刚从传统院所脱胎出来的企业,去年产值达到3.1亿元,利税7000多万元,人均产值80多万元;今年上半年实现产值2.12亿元,利税4000多万元,成为全国建机行业一颗耀眼的明星。前不久,科技部部长朱丽兰在湖南考察时,称赞它是科研院改革的典范。

80年代,一场科技体制改革打破了国家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以下简称建机院)的平静。科研院三分之一的事业经费被削减,建机院同样面临“断粮”危机。当时承包制风靡全国,建机院也试着赶了一回潮流:实行研究室承包制。这下各研究室像出笼的鸟儿纷纷飞向市场这块自由的天空,办公司热不断升温,卖技术、做贸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哪样赚钱干哪样。一些科研人员也三五成群地走出科研所这个“高墙大院”,施展拳脚,“下海”了。一时间,院里冒出十来家公司。一咬牙,院领导把建机院的生存资本——400万元的技术转让费几乎全垫出来办公司,想得个“满堂彩”。

谁知事与愿违。到90年代初期,算盘一拨拉,全院年平均转让科研成果361项,人均年收入却不到6000元,院领导笑脸上又换上了苦脸,一位老工程师说:“每个人,都有一种死到临头的感觉。”“科研苦,回家无米煮”的打油诗听得让人心酸。

症结在哪里?缺少科技成果转让这座桥。怎么办?自己搭桥,走研究、开发、生产、经营同步并举的发展之路。方向明了,还得有个带头人,37岁的副院长詹纯新临危受命,8个被认为是“不知死活的愣头青”,未拿院里一分钱,借款50万元,成立了长沙中联建设机械产业公司,开始创业。詹纯新是有“恃”无恐:一个以高层次科研人员为主的部属研究院,藏龙卧虎之地,还怕没有潜力可挖?当务之急是结束建机院一盘散沙的局面,把力量集中起来,拧成一股绳。于是,不成气候的公司自动解体,稍有实力的收之麾下。分工、组合,中联成了变形金刚。这个巨人迈出的第一步便让人刮目相看:瞄准院里原来的科研成果——混凝土输送泵全部加以改进开发,并迅速投放市场,一举创产值400多万元,利税230多万元。这可是建院以来破天荒的头一遭,人们仿佛看到了黎明前的一丝曙光。

中联的步子越迈越坚实,这当然离不开母体之源。建机院便是中联的能量之源。中联的领导层非常清楚这一点。到1997年,公司累计上交2000多万元作为科研资金再投入,是“八五”期间国家拨给建机院的事业费三倍多。带活了建机院,技术创新就有了坚强的后盾。几年来,科技的能量不断输入中联的“脉搏”,产生了巨大的战斗力,在市场上连战连捷,战果辉煌。不到5年时间,中联成了可与国外同类名牌企业一争高下的强劲对手。系列混凝土输送泵、系列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布料机、城市清扫车等一上市就受到国内广大用户的青睐,其中HBT系列混凝土泵及HG系列混凝土布料机还走出国门,远销马来西亚、埃及等国家。

公司渐入佳境,领导们长长吁了口气,可不久他们敏锐地注意到,1995年至1996年产值上升幅度不大,基本上处于徘徊阶段,放下的心又悬起来:新的挑战来临了。

为啥会出现产值徘徊的现象?没多久,答案摆在了领导的办公桌。由于效益好,中联成了人们眼中的唐僧肉,人人都想分一勺,恨不得把七大姑八大姨全拉来,搞个“家庭大聚餐”。这可伤了一部分实干家的心:自己辛辛苦苦创业,养这么多人白吃饭,还不如拉出队伍重新打天下。分配不公的呼声越来越高。旧的人事、分配制度像两个沉重的包袱压在中联的肩膀上,有人断言:科研设计单位搞产业不改制,那些困难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詹纯新把自己关在了办公室,熟悉他的人知道,每当公司出现难题时,詹纯新就把自己关起来,边看书,边找对策。一阵紧锣密鼓,一条以公司改制为主线,推动院科研体制改革的方案出台了,那就是成立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人人入股,人人做老板,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以前一直是科研院办企业,现在则要倒过来,让大公司办科研院,一套人马两张牌子,一个政工部囊括了10个职能,人员从20人缩减到8人。有些人不免担心:以前建机院是权力型事业单位,是行业中的领头羊,现在企业化是不是降低身份?詹纯新不以为然:建机院只有在市场竞争中重新构筑自己在科研开发投入中的地位,才能永做行业的领头羊。

丢掉包袱,轻装上阵,中联的步子越迈越大。1998年,中联完成产值3.1亿元,比1997年翻了一番,创利税7000多万元。其中开发研制的HBT100型混凝土泵在上海浦东国际金融大厦现场创国产混凝土泵泵送纪录新高。

恐怕没有哪一次改革比得上这一次让中联人感触良深。走进办公大楼内,迎面一块大理石板上刻了这么一句话:“淘汰你的人,不是你的竞争对手,而是你自己。”竞争像一只无形的手,处处催着中联人往前赶。分配要竞争,岗位、贡献成了硬指标,级别被“冻结”。要想高收入,你就得在能力上和别人赛跑;上岗要竞争,“关系”靠不住,“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对院里院外一视同仁:公司领导精心修剪护理中联这棵“梧桐”树,不怕引不来“金凤凰”;下岗后还是要竞争。怎么个竞争法?参加下岗培训班,结业后面试,拿到合格证才能重新上岗。这样一来,机会就交到你手中了,拿不到毕业证就应了这一句,淘汰你的人是你自己了。詹纯新介绍说:“第一届下岗职工培训班快结业了,反响不错。年龄最大的50多岁;有初中水平的,也有高级工程师。”

问起这几年改革最深的感触,詹纯新深情地说了一句:“群众不落后。”今年职工大会上,当宣布裁员20%时,场上掌声雷动。詹纯新笑了:“搞改革就像搞数学,国家政策是定义、定理,根据这些定义、定理去解决企业出现的一道道难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